买衣服,一些叫得上名字的老品牌,现在已经成了“假牌子”!很多品牌商自己不生产,只给小作坊做贴牌,牌子看起来还是那个牌子,但质量已经完全没有保障。

现在网购发达,很多人也都喜欢从网上买衣服,看不到实物,就冲着差不多的品牌去买,总感觉有牌子也能有质量保证。殊不知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已经是挂羊头卖狗肉,自己不生产,把品牌卖给小作坊让他们用,根本不管产品质量如何。

这就是俗称的“卖吊牌”,品牌商啥也不干,只等着按时收钱!赚钱真这么简单?背后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疯狂贴牌

作为一个保暖内衣品牌,诞生于1998年的南极人红极一时,成立4个月就拿下了1亿销售额,此后十年间,成为很多人买保暖内衣的首选,但后来走上了赚快钱的路,这个品牌逐渐成了“烂货”的代名词。

最初,南极人专注于保暖内衣行业,有自己的工厂和生产线,自己生产自己管理,品控也做得很到位。过硬的产品质量,也为这个品牌积累下不少忠实买家。

不过,这一切都因为南极人老板的一个想法,发生了彻底转变。当时市场上,除了南极人之外,还有很多小品牌甚至没品牌的保暖内衣。作为一个业内人士,南极人老板发现,这些保暖内衣质量并不差,只是没有品牌,得不到消费者认可。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南极人老板脑袋里诞生了。既然对方质量不差就差品牌,那把自己的南极人品牌给他们用,岂不是一举两得?

一方面自己卖品牌能收到钱,另一方面相当于扩大了自己的产能,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后,南极人老板在卖品牌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最初,南极人老板还稍微谨慎一点,对产品质量还把把关。后来随着贴牌的厂家越来越多,逐渐发现自己的工厂完全可以取消了,直接找那些贴牌工厂做就可以了。

品牌越卖越多,管控越来越松,南极人的产品质量也不出意外地越来越差。不过,对南极人老板而言,越多工厂使用他的品牌,自己就能收到越多钱,至于产品质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卖吊牌和自己生产比起来,又省心又省力赚钱还多,南极人老板从此以后步子越迈越大,除了在保暖内衣领域之外,还把品牌卖到了日用、服饰、户外和食品等行业,甚至有螺蛳粉还贴牌南极人,从此之后“万物皆可南极人”!

卖吊牌就如嗑药,一时卖一时爽,一直卖一直爽!这些年来,南极人通过一张品牌授权书,就能大把地从对方那里收钱。

只要贴上南极人的品牌,每卖出一件产品,就得支付给南极人15%的利润。这样的抽成,让南极人一年到头啥也不用生产,就能赚十几个小目标。

盛极而衰

因为自己没有任何投入,靠着卖吊牌,南极人的毛利润达到惊人的97.06%,这真是操着卖白菜的心,赚着卖白粉的钱。

2015年,南极人悄然改名“南极电商”,然后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成功登陆股票市场,成为我国股市上有名的“吊牌之王”。

如此违背市场规律的发展模式注定不能长久,2020年,南极人的营收达到顶峰后,开始迅速滑落,2022年开始出现亏损,然后一直持续至今。与亏损相伴而来的,还有南极人屡屡登上成品抽检黑名单。因为疏于质量管理,南极人授权产品因为质量问题不断被投诉。

其实,早在2016年,南极人的口碑就开始下滑了。因为品牌授权商没有任何门槛,唯一的要求就是能给南极人品牌方分钱就行,良莠不齐的产品纷纷贴上南极人的牌子,其中大部分又都是害群之马。

毕竟,正规想要做产品的厂家,怎么会随便用别人的牌子呢?要给南极人交15%的贴牌费,那加盟商为了多赚钱,只能大力压缩成本,由此带来的就是产品质量严重下滑。

从蚕丝被、内衣、冲锋衣等日用服饰,到卷发器、按摩棒、电推剪等小家电,大量标着“南极人”品牌的产品,遭到大量消费者吐槽投诉,登上各地产品质量抽检黑名单。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极人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保暖内衣第一品牌,而是名副其实的“吊牌大王、烂货之王”。

好好的一个品牌,沦落到现在人人喊打,一遇到就绕路走,如此境遇不免让人惋惜的,当然,这一切从卖吊牌的时候,就埋下了祸根,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消费者抛弃它。

卖吊牌的同行

类似南极人这种买吊牌的品牌,在我国其实还有好几个,其中也不乏比南极人更大的品牌,如恒源祥、俞兆林、北极绒和拉夏贝尔等。

恒源祥羊羊羊!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陪伴了一代人,其生产的羊绒衫、羊绒大衣等,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在中高端占据了一席之地。

说起来,恒源祥才是卖吊牌的第一人,不过最开始它浅尝辄止,没大规模采用这个模式,等到南极人通过这个模式发展起来之后,恒源祥看着人家赚了钱,又忙不迭地把这个模式重新捡起来。

和南极人一样,良莠不齐的生产商,都贴上了恒源祥的品牌,产品质量大幅下降。消费者上当一次之后,开始对恒源祥丧失信心,原本的忠实客户纷纷弃它而去。

俞兆林最初创建时,是一个靠着技术打市场的品牌,凭借着创新科技面料研发出轻薄舒适的保暖内衣。之所以如此重视技术创新,因为它的创始人就是技术出身。

刚开始,俞兆林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迅速在市场上打响了品牌。就在企业渐入正轨之时,创始人不知为何突然改变经营策略,一头扎进了“赚快钱”的泥潭。

短期利益驱使下,俞兆林也开始了自己的卖吊牌之路,之后自然也难逃口碑下滑消费者抛弃的结果。等到想要改变这个局面时,俞兆林在消费者中的印象已经固化了,积重难返之下错失了发展机会。

北极绒和拉夏贝尔,基本也都是重复其他品牌的老路,先打出自己的品牌,然后开始卖给其他厂家使用,最终把自己玩惨甚至玩死。曾经红火一时的女装品牌,拉夏贝尔最终走上了破产之路。

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卖吊牌,虽然赚到了快钱,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毕竟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品牌,因为良莠不齐的产品砸了口碑丢了市场,最终受伤的依然是自己。

我们普通人都能想明白的道理,那些打造出一个品牌的创始人,没理由想不明白,明知道结果不会好,为何还要选择这条路呢?梳理这些品牌的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选择卖吊牌可能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南极人的发展历程,就能看出端倪。

创立之后4个月,就实现了销售破亿的奇迹,到2004年,南极人销售轻松突破10亿元,稳居行业龙头地位。但花无百日红,南极人很快就迎来了发展瓶颈期。

2008年,南极人销量大幅下降,大量工厂被迫关闭。经过市场调研发现,保暖内衣作为贴身且耐用的衣物,消费者更换频率不如外套那么高,再加上当时世界金融危机,两方面作用下形成了行业寒冬。

南极人工厂停工,产品大量积压,原本红红火火的事业瞬间冷清下来,品牌创始人为了摆脱困境,开始谋求转型。摆脱以前那种重资产模式,只卖品牌不自己生产产品。

砍掉了工厂之后,南极人几乎卸掉了所有负担,开启了“稳赚不赔”的赚钱新阶段。不过有得必有失,赚钱轻松的同时,南极人的品牌口碑也在迅速下滑。

其实,在各行各业之中,卖吊牌的绝对不只是以上提到的这几个,电器甚至医药行业,甚至也存在这种现象。

无论选择何种策略,这都是老板自己的事,但作为一个品牌,完全不承担管控质量的责任,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当大量质量低劣的产品涌向市场时,第一个受害的就是消费者,但上当之后,这份伤害又会反噬品牌自身。就如南极人一样,以前觉着这个品牌还是质量保证,现在大部分人几乎连看都不看,在购物平台刷到了也是赶紧划走,连进店看看的机会都不给。

创一个好口碑的品牌很难,但要毁掉一个品牌很简单。只要有一批不合格的产品推向市场,一个品牌基本就砸了。严把质量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往而不胜,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往往越简单的道理,做起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