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秦国这个第一次统一华夏的王朝至今依然让人扼腕叹息,原因也简单,曾经鲸吞关东六国的秦人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走向覆灭,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二世而亡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其实这里有一点需要纠正,秦朝并不是二世而亡,因为秦国是亡在了子婴手里并不是随着胡亥的死便走向覆灭。

只不过,秦国在谁手中彻底灭亡并不重要,到了那个境地即使始皇帝复生也无法重新将秦国救活。

原因也简单,此时的秦国在项羽的打击下军团近乎全灭,而内部短时间内又无法重新征召足够的士兵,即使能征召到也难以找到能和项羽对抗将领。

此时的秦朝已然无力回天,只能走向历史的烟尘。

总得来说,秦朝覆灭的根源出自嬴政这个缔造秦朝大一统的始皇帝身上,如果这位千古一帝在最后的时间里能够爱惜民力,秉持不折腾的意愿,王朝必然不会二世而亡。

而这个转折点便是始皇帝得到的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这一句话让始皇帝后续的决策出现了重大的偏差,最终耗尽国力,将秦国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要知道在秦国攻灭六国时,发达的水系和同是农业产地的六国土地为秦军解决了最重要的后勤难题,这就使得整体的进军成本比较低。

但,当始皇帝决定将谶语中的“胡”解决掉时,这位华夏的皇者将目光理所应当地投向了尚没在王朝统治下的北方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只是,这种在帝国边疆的远距离征伐对后勤的压力之大,实难想象。要知道,当地并不是像中原六国旧地一样有成熟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庞大的可用水网。为了供应前线数十万将士的人吃马喂,秦朝将不得不征调大规模的民夫以供应前线所需。

要知道此时的通往北方边境的直道尚未建成,当蒙恬率军在北方征战时,始皇帝就不得不建立数倍于前线将士的后勤供应体系。同理,南征百越的秦军也需要数量庞大的后勤人员以支撑南下的消耗。

如此巨大的消耗在短时间内将华夏大地迅速推向了民不聊生的境地,毕竟,这两场战争只是在原本的基础上添加的,在此基础上还有始皇帝老早便开始营造自己死后的去处-郦山大墓和生前享乐的阿房宫。

更别说后期为了防备匈奴而修筑的万里长城还有常驻前方长城军团的后勤补给,这几项超大工程最终成为了压垮王朝的巨大负担。

如果没有北征匈奴和南攻百越,秦国必然不会覆亡如此之早,毕竟,仅有阿房宫和郦山大墓的话,秦国用不着将整个王朝的民众统统征调起来。

而这一切的起点便是始皇帝得到那则“亡秦者,胡也”的谶语开始,说秦国亡于一句话也并不夸张。

写在最后,其实若始皇帝像罗马帝国建立的屋大维那样,静静地看着这个庞大的王朝不折腾,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止,那么他的历史地位便不会和后世的唐宗宋祖一档,而是自独成一档。

毕竟,统一华夏并彻底稳固后,再长存一、二百年,这一功绩是后世任何帝王都无法比肩在。

当然,秦国的快速灭亡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很多教训,让大家能够做事有度,也是建立大一统王朝需要缴纳的昂贵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