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座喧闹中不失宁静的山中之城,如同这座城市的标志,美丽的甲秀楼坐落在人群往来之所,散发的却是一种属于时间和历史的沉静之气。
相比于上千年的古建,甲秀楼的历史并不悠久。这座三层木质阁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位于市区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名字取“科甲挺秀”之意。在明代依然属于蛮荒之地的贵阳,已经展现出对文化和敬仰和渴求。
楼阁内灯光昏黄,气氛幽静,所列展品大多与贵州历史相关。作为贵州地方志书,明万历年间郭子章所写的《黔记》复刻本整齐地摆放在展柜中,珍贵的原刻本则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卷帙浩繁、资料丰富、体例宏大,虽为个人所写,却远远超过官修省志,让人赞叹和敬佩。
偏远地区的文风难免逊于繁华地,不过贵阳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诗人佳作。《瑞阳阿集》为万历年间贵州巡抚江东之所撰,诗中内容不少是关于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的。
甲秀楼的建成少不了提到当时的贵阳巡抚江东之。他去城南游览,看见南明河碧波荡漾,景色秀美,唯有霁虹桥一带河中有滩,属风水大忌。江东之提议在河上筑堤束水,并从河中选了一块天然鳌状巨石,也就是如今人们看到的楼基。甲秀楼修成后,似乎当真改了风水,此后贵州出了“两文一武”三位状元,七百进士,六千举人,令人称奇。
三层三檐的甲秀楼并不巍峨,飞檐翘角,二、三层繁琐的雕花窗棂带着南方特别的精巧别致。
阁楼的碑记记录了甲秀楼的历史,如今人们看到的阁楼已经是清朝重建后的样子,楼顶“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也是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
作为景区的甲秀楼不仅包括三层阁楼,还要算上浮玉桥和翠微园。旖旎夜色下,浮玉桥纵跨南明河,桥如其名,从远处看恰如一条玉带浮在水面,诗意而美好。
从高处俯瞰,甲秀楼和浮玉桥灯火闪耀,一侧是粉墙褐瓦,一侧是高楼林立,美丽的南明河风光尽收眼底,有醉人的古朴,也有喧嚣的繁华。
对于贵阳来说,甲秀楼不仅是标志性建筑那么简单,它如同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是贵阳无可替代的名片。来贵阳旅游,秀美而风水绝佳的甲秀楼一定要来转一转。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