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色老照片虽然没有艳丽的色彩,却用它的方式诉说着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和生活百态。李鹏同志便珍藏着一张十分珍贵的全家福。
那是1984年的秋天,正赶上国庆节,李鹏同志难得有假期能够暂时放下繁重的工作休息几天。于是,他携妻儿到岳父家里拜访老爷子。
这张照片便是这时候拍下来的全家福。岳父站在中间位置,女婿女儿陪伴在左右。后面是李鹏的三个儿女,其中李小琳是唯一的女孩儿。
继承父母衣钵,惟愿华夏永安
大家可能也看出来了,这张全家福里并没有李鹏父母的身影,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其实李鹏的父亲因投身革命牺牲了,母亲重病在床。
上古三代,李鹏家里的人可都不是一般的能干。他虽然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但而是常听父母说起。祖父是经商的,走南闯北很有见识。
李鹏的父亲自出生便是家里的少爷,自小生活富足从不缺衣少食。但是他的父亲从没有因骄奢的生活品质淡忘自己想要救世报国的初心。
李鹏的祖父虽然生活在清朝末年但是思想十分开明。外加家里条件好,他非常支持孩子们去读书。不为光宗耀祖,只为追求自己喜欢的道路。
学成归来后,大伯选择子承父业接手家里的生意,二伯成为一名老师。而他的父亲在学生时期便深受马克思主义熏陶,毅然走上革命道路。
1922年,投身革命的李鹏父亲为了逃避追杀,来到上海大学念书。并且在游玩杭州时遇到了李鹏的母亲赵君陶,两人很快互生情愫。
赵君陶的父亲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商人,而且她在家里排行最小,最受父母疼爱。两人也算门当户对,很快便携手迈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夫妻二人共同在上海地下党工作,第二年李鹏便出生了。由于工作来回调动的原因,父子俩聚少离多,在两三岁时,父亲便牺牲了。
赵君陶并没有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躲避一段时间后,她坚强的继续投身革命。与邓颖超同志一起为了拯救战乱中的可怜孩子努力着。
远赴苏联,为我国电力事业添砖加瓦
即便时局混乱,赵君陶始终没有放弃对于李鹏的教育。国家和党组织现在正缺少知识分子,他要好好读书,以后好继承他父亲的衣钵。
李鹏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一直坚持读书,后来被送到延安深造。毕业以后他选择到电力部门工作,因为电力的供应是组织的大问题。
然而国内的电力学校不如苏联教的深入,他听取意见远赴苏联报名水电专业,继续深入研究自然科学。建国后,他带着成果回到祖国。
回国后,结识了妻子朱琳,厮守一生。他们共同孕育了三个孩子,儿子李小鹏、李小勇、女儿李小琳。孩子们的名字体现出伉俪情深。
据李鹏自己回忆,他与妻子常用大琳和大鹏相互称呼对方,就像平常夫妻一样亲切随和。这也是孩子们名字的由来,是很温馨的一家人。
满门忠烈,流淌在骨血中的爱国基因
拍摄全家福的那一年,李鹏母亲赵君陶的病情不断反复一直在医院修养,因此没有一同出行。但在第二年,母亲赵君陶就因病与世长辞。
其实不只是赵君陶,李鹏家里其他的长辈也都是不折不扣的爱国人士。上面提到赵君陶排行最小,她的思想深受上面几个哥哥姐姐的影响。
她们都为国家的解放工作不懈奋斗甚至壮烈牺牲。祖父辈是叱咤风云的商人,父辈们是清一色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李鹏自己也曾留洋。
家教严谨,根正苗红,放到小说中李鹏就是妥妥的大男主。他从事电力工作数年,为国家和百姓鞠躬尽瘁,退休以后也是如此教导儿女。
长子李小鹏深受父亲的影响,学习电力专业,进入官场为百姓尽绵薄之力。女儿李小琳更是学习电力自动化,现在带领团队研究新能源。
小结
李鹏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他一生最大的幸事并不是做到了多高的位置。而是怀念在电场那个小宿舍里,一家四口简陋而温馨的日子。
他的同事和外国朋友们都很羡慕他。有一个能相伴一生的妻子,携手走过数十年风雨,有三个优秀的孩子,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
即使李鹏同志已经与世长辞,但是他的谆谆教导依旧被孩子们铭记在心。一如他的母亲教导他一般,这大概就是传承的意义
还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