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将仇报”!这样来评价缅甸也不为过,我们的先辈不远万里奔赴缅甸,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缅甸人民的家园,战死在缅甸之后,却连安息也无法做到。
反而侵略了缅甸的日本,明明可以说是缅甸的“杀父仇人”,那些刽子手的陵园却富丽堂皇,干净整洁,还时常有人前去照料。
中国在国际上一直积极承担着大国的角色,与人为善,但那也不是意味着我们好欺负,缅甸这样对待中国烈士,真当我们中国是“软柿子”吗?
一、烈士陵园上被建了“猪圈”
20 世纪的时候,世界各地广泛的爆发了战斗,最为有名的无疑是法西斯战争,明明中国也深受法西斯侵略者的荼毒,但在缅甸需要帮助时,却仍旧义无反顾的派遣了 40 万远征军。
战争是危险的,这些远征军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离开了中国故土,能不能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但是祖国有需求,缅甸有需求,国家大事面前,这些故土乡愁都被他们放在了一边。
没成想缅甸和平了,缅甸人民安宁了,贡献出了自己生命的中国烈士,在异国他乡却无法安息。
在缅甸的一处工地上,曾发现了许多骸骨,直到死亡,有些人都还在和敌人战斗,手里紧握的刺刀是最好的证明,这些骸骨,都来自为缅甸战争牺牲的中国远征军。
要不是缅甸开发,他们或许就长眠在地下永不见天日,没有人知道这里曾经有一批奋勇战斗的远征军战士。
“这些只是没有好好安葬的而已,那些安葬在陵园的,肯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或许会这样反驳,毕竟抗战死了那么多人,无法全部顾及到,似乎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埋葬在缅甸陵园里的,真的就有被好好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
八莫市,是远征军在缅甸的重要战场,1944 年的下半年,中国军队在这里和日军激战,中国的新编 38 师悍不畏死,阵亡了四百多名将士,最终成功歼灭了日军 1000 多名,从而将这座城市从日军手里收复。
为了表达感谢与纪念,八莫市替阵亡的中国军人修建了 210 座烈士陵墓,结果没感谢多久,陵墓就被缅甸军方强硬的摧毁了。
居住在缅甸华侨不忍心看着烈士们死后连个像样的墓地都没有,自发的组织起来,前去帮烈士收殓骸骨,最终统一埋在八莫市往北走两英里的地方,刻了一个纪念碑表示纪念。
可是这还不是结束,连华侨自发修建的纪念碑,缅甸也不能容忍,他们寻了一个由头,“我们八莫市政府需要一个礼堂”,然后“堂而皇之”的将纪念碑推平,在中国烈士的骸骨之上,建造了礼堂。
缅甸并不对中国烈士的陵墓进行管理,连官方都是这种态度,缅甸人民也“有样学样”,走在缅甸的烈士墓园里,如果发现一块墓碑残破至极,那极有可能是中国烈士的。
而被偷走的墓碑,甚至只是因为缅甸人民休房子没有院墙,没人管理的墓碑就是最好的石料,更有甚者,直接在烈士的墓地之上修建的猪圈。
可缅甸偏偏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因为就连侵略他的日本军的墓园,都有专门的人进行负责,偏偏帮助他的中国被这样“区别对待”,这如何不让中国人气愤不已?
如果知道是这种结果,那些中国先辈在国家有需求的时候,还会跟着国家号召前去支援缅甸吗?
我想,以祖辈的爱国热情来说,他们一定会去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祖辈们的气魄,毕竟帮助缅甸变向的也是在帮助中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远征军出征的“势在必行”
1937 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想要占领中国,尽情的掠夺和压迫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民。
在日本人的设想里,武器和设备都相当落后的中国绝对不是他们的“一合之敌”,他们想要尽快的在中国战场上速战速决,然后扩大其他战场的优势。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武器落后,中国人民也从不放弃,游击,声东击西,军民合作,日本久久没有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随着世界战线的全面拉开,英美等大国也加入了战斗,英美等国家想要中国牵制日本势力,让日本无暇支援其他战场,中国想要打赢日本,阻止日本的侵略,双方不谋而合。
为了弥补中国在面对日本时武器设备等劣势,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输送物资支援中国。
这不是日本想看到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人早就知道物资的重要性,日本也清楚,于是日本想出了一个诡计,限制外国对中国的支援。
日本第一步占领了沿海都市,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沦陷,海上运输的通道被彻底阻断,滇越铁路是陆地上的主要输送路线,也被日军掌控拦截。
驼峰航线日本也想控制,不过空中运输,日本想要阻止也是有心无力,但驼峰航线不仅贵,而且输送的物资也相当有限,完全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
这时剩下唯一一条陆地输送线路,滇缅公路,双方都清楚这条路线的重要性,1941年的时候,为了保住唯一的线路,中国和英国达成同盟,中国的远征军开始出征缅甸。
英国并不是一个好同盟,他觉得如果这场战争成功了,受益的也只有中国和美国,他英国什么都捞不到,在战场里不仅划水摸鱼,甚至还会突然撤退,传递错误信息。
或许有着这样“可靠盟友”的加持,第一次缅甸会战的时候,10万的远征军,同时还有英国和印度军队,三方齐聚,面对日本也只能节节败退,只有一万人勉力逃脱,回到了印度。
滇缅公路眼看着落到了日本的手里,国内的物资输送通道被全面拦截,位于西南方的基地极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即便伤亡惨重,远征军也没有放弃,国家的存亡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只能前进。
1942年的7月23日,中国远征军剩下的接近一万人,分别来自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前往印度兰姆迦接受训练 ,对最后的反击进行蓄力。
这两支队伍到达印度的过程也是险之又险,第22师在前进过程中遇上了山洪,自然灾害造成食物的匮乏和疾病肆虐,要不是美国及时的进行空投补给,廖耀湘的新22师险些撑不下去。
孙立人的队伍面对的情况更为险峻,在仁安羌战役中,只有不到1000兵力的他们,接到的任务是救出7000多名友军,执行看守任务的敌军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
新38师不仅完成了,还完成的很漂亮,这是中国入缅作战的第一个胜仗,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轰动,给所有友军打了一个强心针。
也正是孙立人接纳了美国军事顾问史迪威的建议,快速的率领队伍撤到印度,保留了新38师的大部分兵力。
兰姆迦训练是卓有成效的,1943的10月,缅北反攻全面开始,远征军认真的选择了第一个目标,日军第18师团,这一支队伍,在对中国发动侵华战争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
远征军替同伴报仇的决心熊熊燃烧,孙立人更是亲自率领部下,攻占了日本的军事要塞,当下属来问生擒的日本人如何处理的时候,孙立人说了一句话:
“凡是踏上中国领土的,一个不留”
在战争里踩上中国土地的,哪里有什么日本人手上是干净的呢?他们需要用生命为过去的罪行赎罪,来告慰中国同胞的在天之灵。
1944年4月,冤家路窄,新一军和新六军再次碰上了日军第18师团,把日军第18师团打的落花流水。
中国远征军战况频频告捷,缅甸的情况也在一步一步变好,1945年初期的时候,驻扎在印度的军队已经收回了缅甸北部的全部失地。
在第一批远征军之后,中国又陆续派出了30万远征军,对缅甸战场进行支援,最终达成了缅甸战争的胜利。
没有人能够否定这场战争的意义,甲午战争之后,这是中国军人第一次为了援助盟友踏上异国他乡,并且获得了成功 ,如果没有中国军人的帮助,日军有极大可能继续在印度、缅甸战场为非作歹,也不可能这么快的获得成功。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击碎了日军的阴谋,让日本通过限制物资运输,来抑制中国实力,从而快速击破中国的幻想破灭,保住了中国西南航线,让中国本土战场的士兵可以更好的发挥实力。
中国自己都陷入危难,但是仍旧愿意帮助其他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中国军人不怕死、敢于拼搏的精神也大受好评,每个人都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中国何愁不强大?
因为这场战争,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在接下的国内战役里也是一帆风顺。
在抗战结束初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中国并没有第一时间把海外的烈士遗骸接回国内,当国内动乱结束,想要让烈士魂归故里也变的愈发困难。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对帮助了自己国家的人,对替自己国家抗战的烈士陵墓如此不尊重,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这也是中国愿意让烈士安葬在缅甸的原因之一。
无论是迫于舆论,还是出于报恩,即便不多加保护,但是至少也该制止对烈士陵墓的破坏行为,谁也没想到缅甸不仅不阻止,反而官方带头破坏,这让多少中国人寒了心。
那些已故烈士的亲人知道这种情况又该如何自处,怕是睡也睡不安心,虽然“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何须裹尸还”,但是,要让我们看着烈士被糟蹋,被侮辱,这是无法接受且不能容忍的。
中国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先烈的奋斗,我们不像缅甸,我们懂得感恩,我们希望烈士可以得到更好的安置,而不是被破坏陵墓,在墓地之上被修建礼堂,被修建猪圈。
英勇作战的士兵,无法魂归故里已经是足够令人心酸的事情,至少希望他们在国外能够被好好对待。
愿烈士可以早日回到祖国!
还没有内容